守护城市的默默奉献者
南阳市生活垃圾处理厂承担着中心城区居民群众平均每天1500吨的生活垃圾处理工作,“围着垃圾打转转”是垃圾处理厂职工工作的真实写照。无论风雨交加还是严寒酷暑,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始终战斗在保护城市环境卫生的第一线。当疫情来袭,他们依旧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确保城市生活垃圾及时无害化处理,用汗水筑起城市安全卫生的第一道防线,是守护城市的默默奉献者。
即使住在厂里,他也早早的起了床,多年的习惯已经养成。尽管已过立春,但那么早起来还能明显感觉到阵阵寒意。他在厂区设置的监测点上测量了体温,领取了口罩、消毒液、防护手套等防护用品,穿上防护服,全副“武装”到位后,就赶紧去填埋场,开启了一天的垃圾处理工作。每天5:00-9:00,是他最忙碌的时刻,70%的城市生活垃圾会在这个时间段运送进来。一天1500吨生活垃圾,靠着他一推铲一推铲的推平压实,整理到位,为后续的覆盖作业工序做准备。他说“过去能坚持到9点吃早饭,这几年岁数大了,有时候会趁空跑到职工食堂里,要个馒头先垫一下,干完活再去吃饭”。
9点后,车辆少一些,是鸭河、官庄等距离稍远的地方送来的。这时他也闲不住。早上集中上来的垃圾必须先推平,保证覆盖前的消杀作业。下午四五点还要上一阵子垃圾,一般他会忙到晚上7点下班。
在南阳市生活垃圾处理厂里忙碌的不止他一个。王宗山,38岁,共产党员,是南阳市生活垃圾处理厂一名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消杀员。每天早上4点多,他开始熟练地对消毒液进行配比、装罐,对收运处理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区等实施消杀灭菌。大年初一,他住在厂里开展消杀工作,这么多天没有回过家,照顾家中两个年幼孩子的重任只能让妻子一人承担,去年刚做过手术的母亲他也无暇去探望照顾,提起这些,这个刚强的汉子也忍不住暗自落泪。
田庄,粪便处理厂的负责同志,是个女同志,她坚守一线,顾大局、讲奉献,从春节前夕至今全身心扑在工作上,舍小家为大家,确保粪便处理平稳运行,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时的初心和信念。
每天1500吨的进场生活垃圾,要严格落实检验制度,分区无害化填埋作业,推平压实,进行膜覆盖;要增加打药消毒工作频次,进场运输车辆车车灭菌,垃圾填埋作业现场要全方位喷洒;进厂道路及厂区定时冲洗;厂区巡查检查,消除安全隐患;渗滤液处理站24小时开机,确保达标排放;粪便处理严格技术操作规范,坚决遏止二次污染。垃圾处理厂负责人汤杰平说“没有一帮子人员值守,这些工作是干不下来的”。
他们是丈夫是妻子,他们是父母也是孩子,他们的家人在家里替他们担忧着,盼着他们回家。各个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车辆限行,垃圾处理厂地处郊区,他们每天上班就成了一种困难,但全体干部职工毫无怨言,认真做好本职工作,早晨六点多出门,下午6点结束工作,有的还有夜班岗位,他们没有顾虑,没有犹豫,没有抱怨,每天坚守着自己的岗位。他们说:“我们不能像医务人员那样去接触疫病、抗战病魔,但是保障城市生活,垃圾必须得到及时无害化处理,这也算是为了逆风而上的人们做些力所能及的贡献吧。”他们讲不出什么豪言壮语,却是一头扎进垃圾处理工作第一线,确保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只愿为疫情防控贡献自己微薄力量。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疫情防控是如今的头等大事,但是再大的事也离不开垃圾处理这种“小事”。不需要命令,便能挺身而出。为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他们主动取消了休假,一直奋战在生活垃圾处理工作一线,保障城市有序运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疫情防控一线的勇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