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处理场,是最后一个与病毒“亲密接触”的地方。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信阳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一线环卫职工,在最危险、最关键的时刻,勇挑重担,有效防范了因垃圾处置造成的二次污染与病毒蔓延扩散,为保障中心城区生活垃圾日产日清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卓东海,信阳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副场长,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获得过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也是市环卫处年轻干部的标杆和表率。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当大家足不出户,自我隔离的时候,卓东海却在万家团圆时告别家人,用平凡岗位上最执着的坚守,主动冲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以“逆行者”的无畏姿态,把责任扛在肩上,全力做好疫情防控。
大年初一接到关于疫情防控的通知,为了便于人员统一管理,单位通知所有返县人员必须在两天之内回到市里,但是此时已经是下午五点了,虽然无法返回市内,卓东海同志迅速进入工作状态,拿起电话开始布置疫情防控任务。第二天一大早卓东海就带着装满衣服的行李箱和背包赶往信阳。卓东海深知,疫情严重,每一分每一秒都十分重要,到了信阳,他没有回家,而是带着行李直接奔赴垃圾处理场。随后,他迅速进入疫情防控工作。因为垃圾处理场离家路程较远,每天骑车来回会耽误很多时间,加上天气较冷,路上很容易被吹感冒,本来由于过年的原因,很多人员未能返岗,如果自己再生病脱离岗位,人手更加不够,卓东海同志索性利用中午下班时间回到家中,将家里的电饭煲、热水壶,碗等生活用品全都带到了垃圾处理场,吃住都在办公室,每天早上都随便对付下,吃桶泡面、吃点麦片,喝杯牛奶就当作早餐,然后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每晚就睡在不到1米的折叠床上。虽然家就在市区,但他到现在都没回过一次,他早已把垃圾处理场当成了家。
身为劳动模范,就要起到模范作用,卓东海同志无论何时都发挥自身榜样的力量。为了做好场区疫情防控工作,每天要对进场车辆实行一车一登记,对驾驶员进行体温测量登记,并对车辆进行全面消杀,在完成体温测量合格和车辆消杀后方可进场。因为生活垃圾都是由千家万户汇集过来的,潜在风险很大,虽然大家都做了防护措施,但是同事们还是所畏惧。这时卓东海率先背起加满消毒剂的喷雾器对每个进场车辆仔细消毒,并对每个司机逐一检测体温,由于每天进场生活垃圾车辆多达100多车次,这对他来说丝毫不敢放松,为了不耽误时间,他就在检测点吃碗泡面,继续做好特殊的“门卫”。
疫情面前无小事,为了确保处理场各类设施的正常运转,卓东海坚持每天带领安全检查小队,24小时轮流徒步巡检,手中的扳手、螺丝刀就是他的“武器”。从生活垃圾处理场,到渗滤液处理厂,每一处都留下了他的脚印。大到给机器设备号脉听诊,小到每日处理台账、运行台账、消杀记录、在线监测都逃不过他的火眼精金。正是因为他精湛的技术和专业的业务素养,使场区设备保持“动力十足”,保障了疫情期间设备运转正常。
人员排查是疫情防控中一项重要工作。由于场区职工人员多,涉及到场内二次转运站普惠公司职工、渗滤液处理厂天源环保公司职工、沼气发电厂百川畅银公司职工等,大部分职工年纪大,不会使用微信甚至是手机,他只有一个个打电话联系,一个个详细询问,做好详细记录。为了确保不遗漏任何情况,他每天都要打2遍电话,一天下来电话都要打百十个。
身处垃圾处理场,每日都需要和生活垃圾“亲密接触”。为了阻断病媒传播,防止细菌滋生和病毒蔓延,确保垃圾处理场每一位员工身体健康,自疫情发生以来,垃圾处理场就加大了消杀力度,卓东海每天起床洗漱完后,第一件事就是对办公区内所有办公室、卫生间、餐厅等地方进行消毒,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这对卓东海来说,无疑增大了工作量。每天除了本职工作外,还要做好处理场人员检测排查,对各个地方进行多次消杀作业。他说“虽然每天工作任务繁多,确实很累很苦,但每当我想着通过我的努力,可以让场区职工甚至全市人民远离病毒的侵害,我就再坚持一下”。正是他这种担当负责,无私奉献的精神,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疫情期间保障了中心城区生活垃圾日产日清,为广大市民创造了一个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减少污染源,为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疫情防控是每个人的责任,作为年轻干部我们更加责无旁贷,理应冲在第一线!说是逆行者,倒不如说是职责所在,因为我们都面对党旗宣过誓: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此时,也正是检验我们主题教育成果的时候”,作为一名党员,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充分展现了一位共产党员的先锋力量和模范带头作用,冲在一线,干在一线,筑起了一道阻击疫情的生命防线。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无数个党员挺身而出,就共同筑起了一道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尽管每天奔波在抗疫最前线,忽略了家人、亲朋和好友,时常疲惫缠身,卓东海依然有自己的信念,“疫情不散,我们不退!”这是卓东海,也是每一名投身在疫情防控这场没有硝烟战役中的信阳环卫人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