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城市公用事业管理局
信阳市及所属八县共9座垃圾处理场,总规模为日处理垃圾1970吨,总投资2.9亿元,总库容1052万立方米。2007年底,我市所有垃圾处
理项目全部顺利完成建设任务,2008年6月份,所有垃圾处理配套设备采购到位,2008年11月份全部通过了省建设厅组织的无害化等级评定。2008年
12月15日,信阳市垃圾处理场又顺利通过国家建设部组织的无害化处理等级复核,标志着我市9座垃圾处理场全部达到了无害化Ⅱ级处理标准。
信阳市位于河南省南部,工业基础薄弱,属国家级贫困地区,但生态优势明显,为确保垃圾处理设施建成后发挥应有作用,保护信阳青山绿水的生态环境,我市坚持多措并举、合力攻坚,确保垃圾处理场如期建成投产,一次性通过无害化评定。
一、 领导重视是确保垃圾处理场如期建成投产的前提
到2007年底,全省所有县市都建有垃圾污水处理设施是省委、省政府向全省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并连续两年被列入省委十大实事。我市抓住机遇,
把垃圾处理设施高标准建设运营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强力推进。2008年年初,信阳市委、市政府就把确保垃圾处理设施正常运营纳入年度目标管理,签定了目标
管理责任书,从源头上控制进度。同时定期、不定期派出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对各县垃圾处理设施运营情况进行调研,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主管副市长张春香进场
深入一线现场察看建设运营情况,对垃圾处理场的规范运营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各县政府把确保垃圾处理规范运营作为县长工程,想方设法克服困难,从领导、政
策、资金等方面全力保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市公用事业局、环保局、发改委等部门的联合督查组经常主动到垃圾处理场区对运营情况进行调研,发现问题,现
场解答,及时办理。在省市县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2007年我市顺利完成了垃圾处理项目建设任务,今年11月份一次性通过省建设厅无害化等级评定。
二、 市场化运作成功解决了垃圾处理场资金投入问题
信阳市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财政比较困难,在各县相继建成污水处理场后,资金紧张的矛盾更加突出,并且正值我市大力开展“六城联创”的关键阶
段,各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投入较大资金。所以在建设初期,按照国家和省建设厅有关精神,我们积极探索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新模式,创新投资建设方式,引
进市场机制搞项目建设,摸索垃圾处理项目投融资体制改革。经过多方的努力和运作,福建麟合集团公司首先与固始县政府达成一致意见,垃圾处理项目采取BOT
模式运作,成功地缓解了政府建设资金压力,并且在提前完成有奖励的刺激下,建设进度提前完成,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表彰。受到鼓舞和启发的商城县经过积极
运作,在固始县经验的基础上,与本地的一个民营企业家形成共识,由投资商出资建设垃圾处理场,并组建公司开展运营管理工作,政府负责监督管理,目前该公司
运营程序规范,处理效果良好。今年11月份,专家组在对我市垃圾处理项目进行无害化等级评定时,固始、商城两家BOT模式运作的垃圾处理项目各项测评指标
均优于其它各县。
三、 “六城联创”成为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的助推器
信阳市从2007年开始,开展了创建国家级双拥模范城、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的“六
城联创”活动,而作为敲门砖的垃圾处理项目建设运营自然也受到了格外关注。2008年,市政府投资1300多万元对原有垃圾处理场进行改造,对垃圾处理场
附属设施、处理设备、办公区等进行了高标准整修,新建了粪便处理厂,从实际出发改造了渗滤液处理设施,节约了垃圾处理项目中渗滤液预处理投资。与此同时,
今年4月份城区环卫体制改革也为垃圾处理项目的正常稳定规范运营打下了基础,政府改变按人头或岗位来核拨经费的方法,对城区清扫面积全部按照定额标准进行
测算,对外公开转让清扫保洁权,按照清扫面积拨付经费,实行市场化运作,目前已经取得初步成效,经统计,今年的垃圾处理量比去年同期水平增加了800多
吨,平均每月垃圾无害化处理量增加约80吨,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了90.%以上。各县垃圾处理场的建成投运,促使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提高到80%以上,并
且辐射到了附近的乡镇,为信阳的“六城联创”工作加上了一个重要的砝码,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四、 现场技术指导是保证垃圾处理规范化运营的根本
由于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建设之前,各县的垃圾都是简单的倾倒填埋,没有实现无害化处理。为避免管理人员沿袭以前的操作方式,我市根据《生活垃圾卫
生填埋技术规范》、《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运行维护技术规程》、《生活垃圾填埋场无害化评价标准》、《河南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动态管理考核办法(试
行)》等有关法规、规程和标准,着力加强了技术指导,保证新建垃圾处理场规范化运营。一是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在各县进行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规程技术培训,并
聘请省内其它地市运营管理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讲解技术成熟的操作经验。二是细化工作措施,拓展思路,派相关技术人员在各县轮流蹲点值守,现场协助各县
垃圾处理场理顺操作流程和运行维护技术规程,使操作人员熟知岗位职责。三是在项目建设起点早的罗山县、运营管理规范的固始县、充分利用自然地形优势的商城
县分别召开了现场会,由各县公用事业主管部门进行经验介绍,进行典型示范引导,促进项目建设运营管理工作共同推进。四是积极引导各县相互交流运营管理经
验,适时召开项目运营工作会,对运营管理中遇到的难题,在相互交流中寻找适合于本县的模式,推动工作向前发展。通过强化一系列的技术指导措施,为各县培养
了一批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为我市垃圾处理场的规范化运营提供了坚实的人员和技术支撑。目前全市各县垃圾处理场按照垃圾进场检验—称重计量—垃圾摊铺压实
—日覆盖、消杀处理—飘扬物控制—渗滤液处理等操作流程进行标准化作业,实现了规范化运营。
五、 加强监管是实现全区域垃圾无害化处理的保险杠
为确保垃圾处理项目建设质量,保证全市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我市在加强垃圾处理场建设过程中的质量监管的基础上,对建成后的项目实行了严格的竣
工验收工作。要求工程建设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供货单位、监理单位、质量监督单位等各部门的项目负责人以及建设单位的参建人员参与竣工验收,对各工序全
面检查。同时针对垃圾处理场的特点,对防渗系统是否应按标准施工、防渗膜质量及焊接质量报告、焊缝检测手续、渗滤液导排及处理系统是否完善等进行重点检
查,验收通过后才允许垃圾处理场投入运营。同时,继续延续项目建设时期的联合督查制度,市公用事业局、发改委、财政局、环保局等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加大督
查力度,加强对企业劳动岗位定员、成本核算、环保监测等方面的检查指导,定期、不定期现场进行监督检查,并对垃圾处理场周边大气质量、地下水成分、渗滤液
成分、沼气成分等环保指标进行定期检测,实施科学的全方位的宏观监管,确保全市垃圾处理场实现无害化处理,为打造信阳市的优美生态环境做出应有贡献。
借助政策的东风,信阳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与兄弟地市相比我们还有新的台阶需要攀
登,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去做。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加强组织与协调,不断积累工作经验,努力把垃圾无害化处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