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电话:0371-63832879
地址:郑州市金水路24号润华商务花园D座403 405 409室
邮编:450000
供热行业技术交流

供热计量发展的拐点---系统能效提升是关键

2016/10/11 发布

供热计量发展的拐点---系统能效提升是关键


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各级政府纷纷出台供热计量改革的新措施、新政策,对于供热计量节能改造,各级政府可谓是态度坚定、信心十足、全力以赴、大力推进。供热计量作为量化计量和调控的手段,对减少热损耗、降低排放、提高用户节能意识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虽然在推行以来,问题多、难点也多,政府坚持供热体制改革、按热收费的势态却势不可挡。

众所周知,供热计量是对整个系统的节能计量,包含了热源控制,管网监控,水利平衡,末端计量,只有整个系统实现了节能降耗,才能最终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如果仅靠末端对居民住宅或建筑进行供热计量改造远达不到节能降耗这一效果。那么系统如何优化与控制才能更节能?有什么好的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节能想法?这是我们供热行业值得深思的问题。


企业发力 重视系统   

                                                    

关于提高供热系统能效方面,主要控制两个指标,一个是锅炉热效率,一个是热网热效率(即热网的散热损失)。这两个指标是重要指标,特别是锅炉热效率,它占的比重较大,对于燃煤锅炉,我们强调将分散供热向集中供热发展,其基本目的就是为了提高锅炉热效率,进而提高供热系统的能效。

但长期的运行实践使我们认识到:仅有这两个指标,还不能全面反映影响系统能效的各种因素,其中热用户的冷热不均和系统的大流量运行是绝对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热用户的冷热不均,无谓的减少了系统的有效供热量;系统的大流量运行,导致输入电耗的无效增加,这些都是我国目前供热系统能效不高的重要原因。有数据表明,我国供热损耗超过供热量的近四成,技术更新升级缓慢。然而,集中供热控制系统存在的更新升级繁琐、通讯协议耗时、编程操作复杂、软硬件兼容困难等问题,一直困扰着节能工程师。

基于此,圣法瑞特大胆创想研发了一套可持续发展的控制框架体系,精确实践着可持续发展的想法。据了解,圣法瑞特研发的AutoECO控制系统“三合一”革命性编程方式,是一种全新的“傻瓜”式方案,它不用厂商的售后服务,出了问题,用户随时就能自己解决。新方案彻底颠覆了传统的控制思想,使编程及控制逻辑不再深奥莫测,通过AutoECO控制系统,经过简单的编程方式,成功实现了用户的节能想法,让控制系统通讯安全简单,从而满足ios、Android等系统跨平台操作,自适应Safari、Uc、IE等浏览器,让用户自由编程,多处使用。

在集中供热领域里供热部门面临的锅炉房计量监控、换热站计量监控、末端计量温控等系统相互孤立,不能统一运营管理,无法实现按需供热、数字化供热等诸多系统技术难题。智能热网通过这样一个高效的运营管理平台,将供热工艺和信息技术集成并综合运用,为热力公司提供更为精确的数据和科学的分析,帮助其更好地分配资源,提高管理水平。比如硕人时代IDH智能热网监控中心,不仅能完成360度全景查看数据,掌控热源、热网到热用户24小时的数据,更能实时检测整个热网,从热源到末端的全过程把控,“末端”热用户的使用情况会反馈到源端。从而最终实现:热“源”节能,“热”网安全,热用户“舒适”。据了解,乌鲁木齐华源热力公司应用IDH智能热网后,通过系统管理平台升级,系统节能达到15%以上。


创新技术 节能降耗


在供热节能改造领域,思考有效降低能耗、提升热效率的途径和方式成为广大热计量表企、节能管理公司、热力企业长期发展的关键。在挖掘供热系统节能潜力方面,技术创新已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共识。然而只有真正的创新,才能在竞争中适应变化发展的新需求,脱颖而出,成为品牌塑造的强者。在今年的ISH供热展上,各大热计量企业和节能方案运营商展示的新产品、新技术、系统运营方案和新思路,揭示了行业的发展方向:企业的重心已从单一产品的研发向系统化方案的定制转移,系统节能全面升级。

在现有的供热系统中,热源效率的提升和系统控制的提升同样重要,单方面的改进并不能最终实现供热系统的节能降耗。据了解,远东仪表公司的新产品FEWT系列多表远传系统,该系统可以采集水表、电表、燃气表、热量表等家用仪表,将所采集的数据上传至统一平台,进行相应的数据管理、统计及分析,给出决策建议,便于管理者进行统一管理。还可以根据苛刻的要求进行定制产品及服务,其为北燃热力定制的供热调度系统、管理系统、能耗分析系统、自助收费系统及相关产品均已上线。FEWT系列多表远传系统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智能仪表的信息采集与远传控制的综合处理系统。多表远传系统的工作过程:室内的智能仪表记录用户的相关信息上传给采集器,采集器根据数据信息管理系统下发的控制命令,继而转发给智能仪表,实现智能仪表的远程管控。采集器在一个采集周期结束后,将采集到的用户信息上传给中控器,然后通过中控器上传信息到远端数据信息管理平台。

最近两年供热计量行业受政策导向和政府减少资金补助范围的影响,推行和发展速度略有放缓,其实这是让供热质量真正回归市场,顺应市场环境下的发展规律。远东仪表有限公司焦工在接受《供热制冷》记者采访时表示,每种技术都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当需求减少,推行速度必然会减慢。而对于供热计量来说,要走的路还有很长,包括技术的创新,设备的升级,后期系统服务,在大数据,物联网行业更深层的应用等,抓住这些中的任意一个高速发展点,未来都将成为一个有利的增长点和盈利点。


能效提升 量化管理


目前,我国供热系统现状存在如热力失调、冷热不均,效果差;系统水力失调,大流量小温差;设备匹配问题,设计负荷大,效率低,浪费严重;系统运行调控策略不清,自控程度低;系统能耗高等诸多问题。但通过上述分析,我国供热系统有很大的节能潜力,也有很大的节能“用武”空间。只是目前存在一个很大问题是缺乏量化管理。

因此,一套好的运行管理控制策略非常必要。中国建筑节能协会秘书长、北京建筑大学教授李德英认为,供热技术的进步不仅仅是源、网、用户的进步,而且包含了信息技术的进步,这些进步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他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供热市场的需求,我国热量表和自动控制产品逐步形成了市场,从而为供暖系统实现供热调节量化管理提供了可靠保证,解决了供暖调节问题。但对已经完成供热计量改造的系统只是具备了供热计量的基本条件,切实抓好供热计量运行管理工作是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他认为,实施供热计量需要实行源头总量控制“按需供热、量化管理”和分户分楼调节才能达到用户要求和节能目的。这就要求企业(或物业)管理者和从业人员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否则供热计量技术无法实施。“这将是供热改革、热量计量、按热收费的最大障碍。”李德英如是说。

此外,众多供热行业人士强调,我国供热行业、企业亟需大力培养和接纳这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供热计量改革才有可能按计划推进,最终企业受益,且把实惠留给用户。他们一致认为,实行能源管理师制度或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是一个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

供热行业的发展从数量和质量上来看,前景都是巨大的。一方面从数量上来说,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及舒适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原来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冬天不供暖的情况正在被悄然改变,目前南方的一些新建建筑已经铺设暖气,虽然很多为自采暖模式,但是说明人们的观念在改变,对设备供应商及经销商来说都是把盘子做大的一个有利信号。另一方面从供热质量及效率来看,很多北方地区的供暖方式仍然比较粗犷,没有精细化的管理及控制手段,自动化水平相比电、燃气等其他民生行业还有待提高,比如什么时候热实现地区联网缴费,居民去银行交水电气的时候,可以直接交供暖费,而不是还要去指定的收费地点,使用过程中费用不足了可以再次续费等等,让热正真成为市场商品进行买卖。而持续不断地提高供热行业的自动化水平将是企业不懈的追求。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河南省市政公用业协会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河南建设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