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电话:0371-63832879
地址:郑州市金水路24号润华商务花园D座403 405 409室
邮编:450000
通知公告通知公告

关于印发河南省市政公用业协会2024年工作计划的通知

2024/3/14 发布

豫市公协[2024] 5号

各分会:

2024年是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实施十四五规划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协会工作要坚定不移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中央和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省厅建设和城建工作会议精神,践行绿色、高质量发展理念;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围绕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中心任务结合全省市政公用行业特点和发展需要,组织开展协会各项工作。现将协会2024年工作计划发给大家,望各分会结合本行业特点和会员需求,参照本计划分别制定分会年度工作计划。

                              

                                                         2024 124

 

河南省市政公用业协会2024年工作计划

 

一、积极主动服务政府,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一)行业调研。协会各分会要深入企业,了解行业发展中取得的经验、遇到的问题。通过调研,认真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查找短板,提出补短板的意见建议,为政府主管部门提供参考依据。各分会每年提交一至两份行业调研分析报告,此项工作10月底之前完成。

(二)行业统计。根据主管部门工作安排和行业管理需要,各分会安排专人,协助政府主管部门做好分行业分类统计工作,为政府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统计数据。

(三)技术支持。积极发挥行业专家人才优势,协助政府主管部门做好城镇供排水、燃气、供暖、市政建设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相关政策标准制定、建设规划编制、重大项目评审论证、督导检查等方面的工作,协助主管部门做好管网更新的国家资金政策对接工作,为政府提供优质、高效的专业技术支持与服务。

(四)围绕中心开展工作。围绕城市更新目标任务,组织专家配合省厅组织的的城市体检编制城市更新规划政策标准体系建设等工作。协会各分会要围绕实现老旧小区改造25万户以上县市黑臭水体消除80%以上、城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提升行动新建充电桩2万个的具体目标任务和垃圾分类、无害化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工作内容,积极组织会员单位开展专项专题活动;继续开展“海绵城市”、“韧性城市”、“防范化解城市重大风险”、“城市生命线研究”、“综合管廊”、“BIM技术”、“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污水互联互通”、“全过程咨询”、“数媒设计”等工程实践与探索,强化韧性城市建设,提高人民幸福感、安全感。

(五)配合政府主管部门加强行业安全工作。

1加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提升市政公用行业本质安全水平,配合主管部门安全生产常态化管理的需要,组织专家参与安全生产规范标准的起草、安全检查督导等工作。

2、结合安全生产常态化管理工作内容,组织全省市政公用行业会员企业开展安全生产竞赛活动,指导企业认真贯彻《新安全生产法》,教育全行业强化红线意识,增强底线思维;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实际行动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3、突出行业特点,抓好安全生产重点环节,分行业有计划的组织企业开展安全生产自查、互查、检查抽查。市政施工企业要认真落实市政工程安全生产治理“三大行动”,深入开展隐患排查,落实施工现场消防安全防范措施,加强对起重机械、深基坑、高支模、高边坡、地铁施工等危大工程的安全管理供热企业加强供热管网运行安全巡查、冬季保供市政管养、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充电设施建设运行企业要做好设施运维安全和有限空间作业安全

4配合省厅筑牢城市安全底线的部署,按照“摸家底、排隐患、防风险、促发展”工作思路,继续开展在城市道路交通、防洪排涝、城市生命线、街区设施、智慧城市等方面制定1+5+N”《防范化解城市重大风险系列报告》(1个行动计划,5个方面,N个工作专案),开启防范市重大风险研究。

5、配合主管部门做好全员安全消防培训和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的专项培训考核工作,确保全年安全生产无事故。

二、热心服务会员、反映诉求,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一)热心为会员做好政策信息宣传服务。通过协会网站、刊物、微信公众号等多种传播途径,及时向会员单位发布、传递相关政策法规、规范标准,国内外先进经验技术;宣传分享各会员单位基层党组织开展的特色党建活动、先进企业成功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创新成果展示,行业领军人物和明星企业家、先进模范人物的典型事迹等。

(二)加强行业、会员之间沟通交流。根据行业发展需要和会员单位的需求,组织省内会员之间、省外同行业间的学习交流。通过各种形式的会议、网课、云平台、信息共享,不断拓宽视野,及时传播先进管理理念和四新技术,促进我省会员单位的技术创新、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三)梳理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补贴相关政策与工作流程,为会员单位提供政策信息服务;邀请会员单位和各大银行,搭建银企投融资见面平台,每季度组织相关投融资会议,为会员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四)积极反映会员单位的合理诉求,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多渠道、多途径倾听、收集会员单位的意见建议和合理诉求,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对会员单位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制约行业发展的问题,组织专家研究论证,积极探索有效解决问题的途径,形成专题报告,逐级向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反映。

三、结合行业特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和技能提升工作

(一)组织开展会员单位需求、有利于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各类竞赛活动。以创先争优、安全生产、提质增效、提升服务、诚实守信等为主题竞赛活动,选树行业先进典型,以先进的经验和精神带动全行业高质量发展。举办第二届全省市政公用行业技术创新竞赛;市政行业根据会员单位需求,配合省优质工程“中州杯”的评选,继续开展以提高工程质量为核心的争创全省市政公用工程“优良工程” 、“金杯奖工程”、“安全文明工地”的“三争创、树品牌”竞赛,以创新、绿色发展为主题的绿色建造(施工)”、“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竞赛和全面质量管理的QC小组”成果推介活动;加强行业自律,继续开展施工企业诚信建设工作。在往年诚信企业建设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经验修订和完善评估办法。

组织会员单位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交流和各类活动。根据行业发展和企业需求,分会适时组织各类专题研讨、交流、论坛、讲座;适时组织会员参加外部培训、考察和交流,开拓视野、提高会员单位的管理和技术水平。供热行业按计划组织供热二次网平衡调节技术培训交流活动”、分片区举办“供热用户工程验收管理培训交流”,举办“河南省供热行业第四届职工乒羽比赛”;环卫行业组织垃圾分类研讨会、专题论坛、“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竞赛”等活动。

(三)结合会员需求组织开展培训、技能竞赛和技能提升活动。根据行业发展需要,协会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组织开展有利于提升企业管理和技术进步的各类培训、讲座;举办新规范标准宣贯和新媒体运营培训;针对安全生产和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举办专题培训;根据会员单位需求,分批组织水处理行业急需工种的技能培训取证工作;组织建筑信息模型人才培训和考核评价工作,积极培养行业高技能专业人才。各分会根据省住建厅、人社厅、总工会批准的年度技能竞赛工种,做好本行业技能竞赛的选手培训选拔和组实施实工作。组织人员参加省工程协会、省建设教育协会等八家省级协会联合举办的“河南省建筑信息模型技能大赛”。

四、积极推进团体标准建设工作,促进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

(一)完善协会团体标准管理体系建设,结合实际应用,

对本协会制定的团体标准管理办法及相关工作流程、制度、标准进行调整优化。

(二)4月底之前完成2024年团标立项征集,根据征集情况发布立项计划、编制计划。

(三)根据2024年团标立项与编制计划,及时发布具备发布条件的团体标准。

(四)分行业组织团标宣贯工作。

(五)上半年与省工程协会、建设教育协会等八家协会联合发布《河南省建筑信息模型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团体标准》。  

五、加强协会自身建设,认真履行协会职能,规范运作,增强协会凝聚力

(一)加强协会的组织建设,完善协会工作机构。根据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作需要,上半年成立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分会,完善分会组织架构,理顺工作流程。

(二)根据协会分支机构变动情况,一季度完成调整协会领导机构和理事会成员名单。

(三)一季度完成修改协会章程工作。由于协会分支机构变化,协会业务内容随之变化。根据业务变化实际,对《河南省市政公用业协会章程》部分内容进行修改。

(四)一季度完成《河南市政公用》改版工作。封面主图改版,根据分支机构的构成增删调整图片;恢复封面人物构图内容,全年四期分别增加行业劳模、大工匠、明星企业家等封面人物人物照片;杂志内文尾页固定为“封面人物介绍页面”。

积极发展新会员不断壮大会员队伍污水处理分会要做好新建污水处理厂、排水管理单位会员发展,环卫分会重点发展垃圾处理厂、相关设备厂家等单位会员,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分会要积极发展相关新能源产业链及相关企业加入协会。

协会工作要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坚持为政府服务、为行业发展服务、为会员单位服务、为社会服务的初心,为政府需要和行业发展谋事,为社会需要和会员需求做事;协会工作者要加强政治学习、业务学习和社团政策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协会要通过为会员提供热情贴心、优质高效的服务,吸引更多的企业加入协会,要不断发展新会员,使会员单位覆盖面更广、会员构成更趋合理协会更加充满活力努力提高协会的影响力、号召力吸引力和凝聚力,把协会做大做强,为建设美丽河南做出社会组织应有的贡献。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河南省市政公用业协会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河南建设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