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电话:0371-63832879
地址:郑州市金水路24号润华商务花园D座403 405 409室
邮编:450000
供热行业管理论坛

企业的几种死法

2015/11/2 发布
在南京机场候机书店,随便翻阅了万通冯仑写的《野蛮生长》一书,里面内容蛮有意思,文风直率,并带有浓厚的冯氏幽默。书中有一大段论述了民营企业的四种死法:
 
第一种,社会革命、制度变迁致死的。这点容易理解,比如1956年的社会主义改造,企业被政府赎买或者没收,变成了公有。这种死法,无法抗拒,民营企业只能认命,顺应时代潮流。
 
第二种,技术革命致死的。此种死法最为典型,与新陈代谢相关,比如汽车代替马车,生产汽车的企业兴起,生产马车企业就死亡了。冯仑认为,较之第一种死亡,它不是很痛苦,而是在和平状态下不知不觉地死去。
 
第三种,不可抗力和不期而至的灾难致死的。
 
第四种,商业竞争致死的。
 
用四种死法进行概括,表面看来,似乎有一定道理,但经不起推敲。比如第一种,私有变公有,产权变了,性质上死了,但从企业本身来说,说不上死,实际上是一种新生,中国现有一些企业情况就是这样,变身国有后慢慢做大了。换一个相反思维考量,也是如此,比如一些国有或公有企业通过MBO或其他方式变成私有,同样获得了新生,比如平安、联想。
 
第二种,也站不住脚,手机替代传呼机,DVD代替VCD,产品更新换代,企业未必就死亡了,产品生命周期与企业生命周期并不等同,产品死,企业可以不死,因为企业可以推出更新换代的产品而持续下去,比如索尼以生产收录机起家,收录机死了,索尼照样可以红火,通过开发新产品适应市场,做到百年企业不倒。站在投资者的角度,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进行产业投资的时候,如何避免进入成熟期、投资回报低、产品附加值低的夕阳产业。
 
第三种,说得过去,天灾人祸,通常是防不胜防的,就象最近缅甸强热带风暴灾害,再到印度洋的海啸、中国“非典”,再早些到美国911恐怖袭击等等,偶然性占了相当大因素。面对这些不可抗力,做些紧急预案之类预防是必要的,不过,毕竟有限,企业更多的时候是听天由命。
 
第四种,应对商业竞争,其实也不单单看企业竞争力,受大环境的影响。大环境经济萧条,企业就很难做,如前几年遇到东南亚金融危机,企业要活过来,必须手中有粮,做好提前过冬准备,要比对手更能够灵活地应对大环境变化。当然,有时也看你运气,比如互联网企业,2000年初过得很艰难,大量创业企业死掉了,一些企业之所以活下来,与企业管理好坏并不密切相关,而是运气好,遇到贵人,突然某一天有个VC投资商注入大笔资金,度过难关。
 
小的企业第一要务是存活下来,存活下来就万岁,紧接着才谈得上由小变中变大,逐步成长、发展并不断壮大。如果深入讨论下去,活得稍为还好的民营企业更多死法是盲目多元化,与企业自身产业或资源不匹配;还有者遇到市场行情好,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扩张太快,搞大跃进,比如三株、秦池;再有者就是官商勾结、走歪门邪道,比如周正毅之流或者一些骗子公司,随着东窗事发,铛锒入狱,企业也就是关门倒闭。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河南省市政公用业协会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河南建设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