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所有人对未来的判断过于狭隘,只做出一个最乐观的估计便停止了思考。这样得出来的结果基本上是依靠自己的经验和直觉,谈不上科学性和准确性。因此,为了准确地预判未来,我们提供了四种方法:进行三次预判,预测两次取平均值,使用“未来马后炮”,以及旁观者视角。
管理者的必备能力:准确地预判未来
我们做过一系列研究,找了来自各个行业的数百名CFO回顾9年来自己所做出的预测,最终结果他们只在1/3的时间里准确度达到了80%。他们都是了解美国经济的经营高管,但他们的预测准确率仍然低得离谱。那么,我们是否有一些科学的方法来提高预判的准确度?
一、至少进行3次预判
2017年1月原油价格是多少?明年美国将建成多少住宅?下个月的存储芯片订单有多少?此类预测帮助你决定是否进入新市场,聘用多少人,以及生产多少件产品:为了提高准确度,不要只是估计出一个范围,至少要在高中低范围内进行3次预测,如果分别在不同范围内进行预测,人们会从更广的方面去思考。预测3次正是为了这个目的。
最高和最低的预测不一定发生,但不排除其可能性。比如,较低预测可能是:有10%的可能,我们下个月的存储芯片销量不到1万片;而较高预测可能是:有10%的可能,下月芯片销量超过5万片。这种方法能够减少高低两极对你的迷惑,同时让你做好应对极端情况的准备。万一需求远超预期,你如何大幅度增加产量?万一需求低于预期,你如何处理过多库存,保持现金流动?也有可能,你的中间预测比两极预测更接近现实。
二、预测两次看平均值
还有个办法,进行两次预测然后取平均值。尽管两次猜测通常差异很大,但可以对两次猜测结果进行平均。这是利用“内心智慧”进行预测,取平均值比依靠一次预测要准确得多。
当人们就同一问题思考超过一次时,思考该问题的角度会有所不同,由此会获得更多宝贵信息。
因此,开发你自己心中蕴涵的智慧,多花些时间,三思后行。预设结果,暂缓决定(如果可能,睡一觉再做决定),然后回到问题上,再预设另一种结果。再次预设时,不要参考上次的想法,否则你的思维和打开新视野的能力将受到局限。如果你无法不去参考第一次的预测,试想第一次的预测是错误的,然后考虑支持另一种预测的理由。
三、使用“未来马后炮”
事后复盘用于分析已经失败的原因,而事前验尸则在没有行动之前预测可能的失败,然后分析其原因。这一技巧也被称为“未来马后炮”,能帮你发现一般预测无法洞察到的潜在问题。
这种思考模式有了大优点。其一,防止盲目乐观,鼓励以更务实的态度进行风险评估。其二,帮你做好备份,制定退出计划。其三,明确影响成败的各种因素,增加你对结果的掌控力。
四、旁观者视角
假设你是一支新产品开发团队的负责人,已经精心策划好了为期6个月的计划;无论是原始设计、消费者测试还是样品,都让你信心满满。而且你仔细地规划了管理团队最佳方案所需的一切,以及预期取得成功的原因。这是典型的“圈内人视角”。
这种视角通常会导致对现实过于乐观。跳出圈子看问题——如果你置身事外,而对同样的风险,会给予别人何种建议?旁观者视角能弥补圈内人视角的不足。
旁观者视角还能防止“计划谬误”。计划谬误指的是在失败几率很大的情况下,人们侃侃而谈假如大获成功将会如何。如果冷静理智地分析一下所在市场中开发新产品所需的成本和时间,你很可能会发现现实比你的乐观估计要严峻得多,由此,你可能会修订或放弃原计划。